对毕业生而言,线上线下关于“慢就业”的讨论是越来越多。为什么要警惕“慢就业”?一一解答你的疑惑。

一、为什么不鼓励“慢就业”?

所谓“慢就业”,指的是大学生毕业后既不打算马上就业也不打算继续深造,而是暂时选择游学、支教、在家陪父母或者进行创业考察,慢慢考虑未来发展道路的现象,与毕业后马上找到一份工作进入职场形成鲜明对比。在正式回答之前,先来个“灵魂七问”吧。

1. 你或者你的父母是否有足够的资产支持你不就业?

2.公务员考取率是1%—1.5%、事业编考取率是12%,还有很多岗位有专业限制、年龄限制、应届生身份限制。放开胆子预测一下你的能力、人品和幸运会有百分之几?

3.2023届、2024届的学弟学妹在未来的求职大战中会不会“礼让”你?

4.工作不好找?从去年9月到现在,你是在踏踏实实找工作还是“演技高超”地打酱油?

5.一生前20年太小,后20年太老,中年以后一地鸡毛,身不由己。你现在的每一年,是不是堪称金贵?

6.“实在找不到工作就去自主创业”,创业是一出没有观音保驾护航的《西游记》,一个都不能被雇佣的人如何自雇和雇佣他人?

7.你觉得拿着手机就拥有世界,快到年尾了,问问自己,明年的现在,自己挣钱交网费的,你会不会是其中一个?

“灵魂七问”完,再来说说为什么不鼓励慢就业:

1. 错过了“校招”这一绝佳的找工作机会  

第一:校招进入好公司的机会更多。

第二:公司对校招的应聘者要求相对低一些,因为毕业生普遍没工作经验,这时候更看重的是你的综合能力、主动性和可塑性,但是社招应聘,就普遍要求工作经验或者工作能力的深度考察了。

第三:校招基本都是属于正式招聘,入职后可以直接转为正式工作人员。

2.脱离了社会,增加对就业的恐惧感

社会在持续发展,时代的变化日新月异,在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下,站在比赛的同一起跑线的应届生,出发的越晚,离目标就越远,差距也就显而易见。

宅在家中一两年后,面对着瞬息万变的外部世界,感受到自己逐渐弱化的社交能力,更不敢想象面试官的冷眼和质疑…对于就业的恐惧心理会不会再增加几分呢?

3. 积累矛盾,增加家庭负担

对于一些条件并不优越的家庭来说,“慢就业”会多多少少为家庭带来一些经济负担。但真正的负担是家有“待业青年”的焦虑、不安的精神压力。久而久之,会产生矛盾,造成家庭生活上的不和谐。

二、怎样缩短“慢就业”时间

1.快速做好定位,积极行动  

集中精力做好职业规划,快速探索未来工作中自己所需要的技能和素质。我们可以因为一些原因短暂“慢就业”,但是那只是为自己尽快辨明下一步前行方向做准备。找到自己的目标和方向后,唯有不断行动才能让我们目标一一实现。

2.向身边人寻求就业指导帮助  

当我们处在迷茫期时,可以向自己的老师、已毕业的学长学姐、亲戚朋友寻求就业指导的帮助,也可以咨询专业职业生涯规划相关人士,与其自己摸不清头绪,不如多多听听“过来人”的意见,在沟通的过程中其实也是自我梳理的过程,可以帮助自己了解自身的职业特质、内在驱动力、了解真实工作状况。

3.持续关注招聘信息,拓宽就业途径

充分利用求职公众号、企业公开招聘等平台资源,持续关注新增的招聘信息,及时投递简历,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。通过参加招聘会,寻求老师、校友的推荐等方式,拓宽就业途径。我校也有专门的网站和公众号汇总招聘信息,大家可以先加一波关注安师就业服务平台”。

4.提升求职经验

可以运用网络资源多多学习职场大咖分享的求职技巧,但更要抱着不怕失败的心态,尽可能多的参加笔试面试,只有通过多实践才能使自己的求职技巧得到最大的提升,同时也促使自己合理定位,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。

5.适度降低预期

毕业生中,只有10%的人一次就找到了自己理想的工作。请扪心自问,你在哪一个排位上,能排到前10%?如果不能一次到位,那分步达成才是不错的办法。在找到理想工作的路上,不怕曲折,只怕停滞和放弃。称心如意的工作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职业探索,在实践中寻找,骑驴也能找到马,找工作也得试错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来源:河南大学就业指导网)